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东单6531(国审玉20186108)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8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选)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PH6WC(选)×83B28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及瘤黑粉病。
特征特性:
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4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7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9厘米,穗位高89厘米,成株叶片数19.5片。果穗筒型,穗长21.6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2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10.84%,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2.19%,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
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田间管理上前期以促为主,在喇叭口期亩追施12~20千克尿素为攻穗肥,灌浆期酌情亩追施5~10千克尿素为攻粒肥。大喇叭口期要灌心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备 注:
东单6531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自交系
审定年份: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选)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由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PH6WC(选)为母本,以83B2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适宜种植地区:
辽宁省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9厘米左右,穗位高107厘米左右,成株大约20片叶。雌穗花丝绿色,雄穗花药绿色。果穗筒形,苞叶中,穗长大约18.8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穗中部籽粒类型为板马齿型,百粒重约38.2克,出籽率84.9%。倒伏(折)率0.9(0.4)%。经测定,籽粒容量776克/升,粗蛋白含量10.28%,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73.89%,赖氨酸含量0.32%。感大斑病(1-7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叶斑病(1-5级),感茎基腐病(1-7级),抗丝黑穗病(病株率0.0—-4.9%)。
产量表现:
2012-2013两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3.9公斤,比对照组郑单958增产11.2%;19点次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40000株/亩。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11/seed_50381.html
备 注:
东单6531(辽审玉2013007)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3
审定地点:
辽宁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PH6WC(选)×83B28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9厘米左右,穗位高107厘米左右,成株大约20片叶。雌穗花丝绿色,雄穗花药绿色。果穗筒型,苞叶中,穗长大约18.8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穗中部籽粒类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约38.2克,出籽率84.9%。倒伏(折)率0.9(0.4)%。经测定,籽粒容重776克/升,粗蛋白含量10.28%,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73.89%,赖氨酸含量0.32%。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经2012—2013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感大斑病(1-7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叶斑病(1-5级),感茎基腐病(1-7级),抗丝黑穗病(病株率0.0-4.9%)。
产量表现:
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3.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3%;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0.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2%;19点次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4000株/亩。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东单6531(宁审玉20170012)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7
审定地点:
宁夏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PH6WC(选)×83B28
适宜种植地区:
同意在宁夏引扬黄灌区≥10℃有效积温2800℃以上地区春播单种。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第一片叶椭圆形,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全株20片叶,株高283cm,穗位高112cm,雄穗分枝3-5个,颖壳绿色,花药绿色,雌穗花丝绿色,果穗筒形,双穗率1.3%,空杆率0.69%,倒伏率0.2%,穗长19cm,穗粗5.4cm,穗行数18.4行,行粒数37粒,单穗粒重221g,百粒重35.3g,出籽率84.1%,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201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64g/L,粗蛋白质8.2%,粗脂肪3.93%,粗淀粉75.26%,赖氨酸0.28%。 生育期139天,与对照先玉335熟期相同,属中晚熟杂交品种。201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田间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感小斑病、腐霉茎腐病,高感矮花叶病。
产量表现:
2014年区域试验6点5增1减,平均亩产1107.7kg,较对照先玉335增产4.1%,增产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10点9增1减,平均亩产1117.0kg,较试验平均值增产5.4%,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112.4kg,平均增产4.8%。2016年生产试验10点9增1减,平均亩产1039.5kg,较试验平均值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4月10-25日,地表10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机械或人工播种,播深5-7cm,注意保墒。(2)合理密植:单种,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cm,窄行40cm,株距22cm,亩密度5500株。(3)施肥与灌水:重施农家肥,合理配施N、P、K肥及微肥,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足施有机底肥,带够种肥,苗肥亩施磷肥15kg,追施尿素30-40kg,全生育期灌水3-4次。(4)病虫害防治:种子包衣或苗期喷施抗病毒类农药可有效防治矮花叶病;大喇叭口期心叶投颗粒杀虫剂防玉米螟。(5)适时收获:收获时间不宜过早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东单6531(浙审玉2019007)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9
审定地点:
浙江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徐长成、张超、付焱鑫、王绍新、冯振强)
母 本:
PH6WC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PH6WC(选)×83B28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属普通玉米,品质优,抗病性较强,丰产性较好,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特征特性:
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08天,比对照‘郑单958’长5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78.0厘米,穗位高89.0厘米,空杆率2.2%,倒伏率2.0%,倒折率0.9%。果穗锥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轴红色,穗长18.0厘米,穗粗4.7厘米,轴粗2.8厘米,秃尖长0.5厘米,穗行数16.5行,行粒数37.6粒,千粒重285.2克。
产量表现:
2017年区试平均亩产503.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未达显著水平;2018年区试平均亩产520.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6%,未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511.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8%。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4%。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植株偏高,注意培土防倒伏,重施穗粒肥防秃尖,种植密度每亩4000株。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东单6531(辽审玉2013007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4
审定地点:
辽宁
审定单位:
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单位:
由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选)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PH6WC(选)×83B28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在辽宁省内≥10℃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的玉米区种植。
特征特性:
植株性状:株型半紧凑,株高299厘米左右,穗位高107厘米左右,成株大约20片叶。穗部性状:果穗筒型,苞叶中,穗长大约18.8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穗中部籽粒类型为半马齿型。品质性状:含粗蛋白10.28%,含赖氨酸0.32%,含粗脂肪3.76%,含粗淀粉73.89%。抗病虫性:抗逆性:生育期:130天。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750-8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yumi.txlcinfo.cn/ScientificResearch/GrainDetailView?grainID=412062067a19448bb75f1ff1da46f67c
备 注:
东单6531(甘审玉2018001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8
审定地点:
甘肃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PH6WC(选)为母本,83B28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中晚熟旱地玉米类型区种植。
特征特性:
普通玉米,幼苗第一叶尖卵圆形,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6厘米,穗位高8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9.7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9行,行粒数34.7粒,穗轴红色,出籽率83.6%。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38克,籽粒容重784克/升,含粗蛋白9.42%,粗脂肪4.00 %,粗淀粉73.03%,赖氨酸0.21 %。生育期约137天,比对照先玉335早熟0.5天。抗病性经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穗腐病。
产量表现:
在2016~2017年甘肃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724.2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8.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4.1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旬播种。亩保苗4000株左右。底肥亩施磷酸二铵15~20公斤,氮肥10公斤,钾肥10~15公斤。追肥结合灌水亩施氮肥拔节期肥30公斤,大喇叭口期和灌浆前各20公斤。适时晚收,应通过包衣或拌种预防丝黑穗病。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东单6531(国审玉2017603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7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选)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PH6WC(选)×83B28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地种植。还适宜在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种植。注意及时防治灰斑病、大斑病、丝黑穗病和
特征特性:
东华北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28.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79天。幼苗叶鞘紫色,第一叶片尖端形状长卵。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03厘米,穗柄长度长,苞叶长,雄穗分支数7个,成株叶片数20片,保绿性好,花药紫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6行,行粒数37.1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出籽率80.4%。平均倒伏率/平均倒折率6.23%,平均空杆率3.07%。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14-2015年连续两年接种鉴定,感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区绿色通道区试,两年平均亩产81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4%,增产点率71.4%。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743.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3%,增产点率75%。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及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播前要精细整地,地温要确保稳定10℃以上进行播种。东华北春玉米区春播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适宜密度4000株/亩。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东单6531(蒙审玉(饲)2018007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8
审定地点:
内蒙古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 本:
PH6WC
父 本:
83B28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PH6WC(选)为母本、83B2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母本是以PH6WC繁殖田中发现的变异株为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由国外杂交种中的特异植株为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适宜种植地区:
通过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青贮玉米种植区种植。
特征特性:
出苗至收获121天,与对照东单606同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第一叶椭圆形。株型紧凑,株高308厘米,穗位121厘米,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1。护颖绿紫色,花药绿色,花丝绿色,雄穗一级分枝5-7个。果穗筒型,红轴,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20,行粒数40。籽粒半马齿型,黄色。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弯孢叶斑病(5MR),高抗丝黑穗病(0%HR),中抗茎腐病(16.7%MR),中抗玉米螟(5.2MR)。淀粉含量32.0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8.9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3.72%,粗蛋白含量8.96%。
产量表现:
2015年自行开展试验,平均亩产鲜重6373.3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6年自行开展试验,平均亩产鲜重6465.1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7年参加饲用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重3987.7千克,比对照减产20.4%;平均亩产干重1876.4千克,比对照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
4月15日左右播种;亩保苗5000株;基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磷二铵40千克,特别在6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千克。注意事项:播前种子应进行包衣处理,以便减轻病虫害,早管理、勤锄草,适时灌溉。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