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滑丰9号 (豫审玉2006014)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6
审定地点:
河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母 本:
自选系HF5213
父 本:
自选系HFC7127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自选系HF5213为母本,自选系HFC712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适宜种植地区:
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特征特性:
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9天。株型紧凑,全株叶片19-20片,株高258cm,穗位高116cm;第一叶尖端卵圆形,第四叶叶缘绿色,幼苗叶鞘紫色;雄穗分枝数中等,雄穗颖片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3cm,穗粗5.1cm,穗行数15.4行,行粒数34.7;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千粒重329.4g,出籽率90.2%。2005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病株率2.9%);抗大斑病(3级);中抗小斑病(5级)、矮花叶病(幼苗病株率15.4%);感弯孢菌叶斑病(7级)、瘤黑粉病(病株率27.8%)、玉米螟(7.2级)。200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质9.26%,粗脂肪4.51%,粗淀粉73.05%,赖氨酸0.30%,容重737g/L。
产量表现:
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4000株/亩一组),8点汇总,平均亩产610.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9%,差异不显著,居18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续试,9点汇总,平均亩产661.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0%,差异不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4000株/亩),9点汇总,平均亩产618.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栽培技术要点:
1、种植密度:适宜密度4000株/亩。2、田间管理: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减轻瘤黑粉病发生;苗期注意防治蓟马、棉铃虫等害虫;苗期少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肥,同时用辛硫磷颗粒丢心,防治玉米螟。3、适时收获:籽粒乳腺消失出现黑层后收获,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3/seed_12614.html
备 注:
滑丰9号(豫审玉2006014、陕引玉2008021)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6
审定地点:
河南
审定单位: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单位: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母 本:
HF5213
父 本:
HFC7127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HF5213×HFC7127
适宜种植地区:
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特征特性:
植株性状:株型紧凑,全株叶片19-20片,株高258cm,穗位高116cm;第一叶尖端卵圆形,第四叶叶缘绿色,幼苗叶鞘紫色;雄穗分枝数中等,雄穗颖片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紫色;穗部性状:果穗筒型,穗长17.3cm,穗粗5.1cm,穗行数15.4行,行粒数34.7;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千粒重329.4g,出籽率90.2%。品质性状:含粗蛋白9.26%,含赖氨酸0.3%,含粗脂肪4.51%,含粗淀粉73.05%。抗病虫性:2005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病株率2.9%);抗大斑病(3级);中抗小斑病(5级)、矮花叶病(幼苗病株率15.4%);感弯孢菌叶斑病(7级)、瘤黑粉病(病株率27.8%)、玉米螟(7.2级)。抗逆性:生育期:黄淮海地区夏播生育期99天左右。
产量表现:
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610.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9%,差异不显著,居18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续试,9点汇总,平均亩产661.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0%,差异不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3位。
栽培技术要点: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yumi.txlcinfo.cn/ScientificResearch/GrainDetailView?grainID=258054b9b62c4fddbd252f13423c1a1c
备 注:
滑丰9号(蒙认玉2016008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6
审定地点:
内蒙古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母 本:
HF5213
父 本:
HFC7127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自选系HF5213为母本、自选系HFC712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选于沈5003×热带种质BT的基础材料,父本选于黄早四×自选系C712基础材料。
适宜种植地区:
通过审定,适宜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900℃以上地区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 植株:半紧凑型,株高284cm,穗位130cm,21片叶。 雄穗:一级分枝3-5个,护颖绿紫色,花药紫色。 雌穗:花丝上紫色。 果穗:短筒型,白轴,穗长17.9cm,穗粗5.4cm,穗行数16-18,行粒数38,单穗粒重223.2g,出籽率83.0%。 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6.2g。 品质:2015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粗蛋白8.80%,粗脂肪4.27%,粗淀粉74
产量表现:
2014年参加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92.4kg,比组均值增产2.7%。平均生育期131天,比对照晚1天。 2015年参加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24.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12%。平均生育期133天,比对照晚1天。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4月下旬-5月上中旬。 密度:4500株/亩。 施肥:播种时亩施复合肥25-30kg,喇叭口期追施25-30kg。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