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源育16(国审玉201101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1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Y9137
父 本:
811-816-9-6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Y9137×811-816-9-6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恩施和十堰、贵州(黔西南州除外)、广西(河池除外)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灰斑病和茎腐病高发区慎用。
特征特性:
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20天,比渝单8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0克。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纹枯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28克/升,粗蛋白含量11.10%,粗脂肪含量3.14%,粗淀粉含量71.40%,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4.2千克,比对照增产6.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2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
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2.适宜播种期3月下旬~4月中旬。3.每亩适宜密度2800~3300株。4.灰斑病和茎腐病高发区慎用。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百度文库
备 注:
2010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源育16(黔审玉2010008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0
审定地点:
贵州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Y9137
父 本:
811-816-9-6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05年用自育自交系Y9137 作母本,自育自交系811-816-9-6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05年用自育自交系Y9137 作母本,自育自交系811-816-9-6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
适宜种植地区:
贵州省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31天,比对照黔单16短3天。株型半紧凑,株高 250.5厘米,穗位高105.5厘米。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叶色深绿。雄穗平均分枝18个,颖壳浅紫色,花药青色;雌穗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5.7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百粒重37.9克。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40g/L,粗蛋白8.86%,粗脂肪 4.12%,粗淀粉75.19%,赖氨酸0.27%。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抗玉米螟。
产量表现:
2008年、2009年省跨区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5.9公斤,比对照增产8.47 %,17个点次16增1减,增产点达94.45%。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4公斤,比对照增产11.44%,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达100%。2008年、2009年省跨区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5.9公斤,比对照增产8.47 %,17个点次16增1减,增产点达94.45%。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4公斤,比对照增产11.44%,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达100%。
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移栽:播期应在3月20~4月20日之间,育苗时间应在3月10日~4月10日之间,在3片展叶时可移栽大田。2、栽培密度:中等肥力地块每亩种植2800株左右,高肥水地块每亩种植3300株为宜。注意每亩栽培密度不应超过3500株。3、肥水管理:追施化肥要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做到稳氮,增磷,补钾的施肥措施,及时浇好灌浆水。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播种前种子要用种衣剂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苗期防治粘虫的危害。喇叭口期注意用药剂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9/seed_42788.html
备 注:
源育16(川审玉201100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1
审定地点:
四川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y9137
父 本:
811-816-9-6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系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自选系y9137作母本,与自选系811-816-9-6作父本组配育成。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13天。第一叶鞘颜色浅紫,第一叶尖端形状圆到匙形。株高254cm,穗位高106cm;叶片与茎杆角度中,茎“之”字程度无或极弱,叶鞘颜色绿。雄穗一级侧枝数目多,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大,雄穗侧枝姿态轻度下弯,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长,雄穗颖片基部颜色浅紫,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药颜色紫,花丝颜色绿。果穗形状圆筒型,穗长19.9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7粒,出籽率87%,千粒重357克;子粒类型偏马齿型,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子粒背面颜色黄,穗轴颖片颜色红,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718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平均亩产573.5公斤,较对照川单13增产12.1%,10试点均增产。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468.2kg,较对照川单13增产12.0%,9试点8点增产。两年平均亩产520.8公斤,比对照增产12%。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6.3?,较对照川单13增产11.7%。
栽培技术要点:
四川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密度以2800-3200株/亩。推荐采用肥团(或方格、营养体)盖膜育苗移栽。足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节肥,重施攻穗肥。一般总施肥量每亩纯n20公斤、p2o510公斤、k2o6公斤左右。加强田间管理,抓好全苗,确保密度,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