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迪卡018(黔审玉2013012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3
审定地点:
贵州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
母 本:
自育系S8128Z
父 本:
BF015Z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用自育系S8128Z(曾用名MQ6342)作母本,与自育单交组合BF015Z(曾用名 BF2710)作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三交种。
适宜种植地区:
贵州省的三都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册享县、安龙县、贞丰县、兴义市、紫云县、镇宁县、关岭县海拨800米以下低热河谷区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14天,与对照正大619相当。株型平展,株高273厘米,穗位高87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0个左右,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42厘米,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1厘米,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黄色为主、少量呈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6行,秃尖1.1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紫红色,百粒重34.1克。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54g/L,粗蛋白8.83%,粗脂肪4.48%,粗淀粉74.78%,赖氨酸0.26%。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大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感纹枯病和玉米螟。
产量表现:
2011年省区域试验低热河谷组平均亩产601.4公斤,比对照增产16.8%;2012年续试平均亩产556.7公斤,比对照增产11.58%。两年平均亩产579.1公斤,比对照增产12.24%,12个点次全部增产。2012年省生产试验低热河谷组平均亩产559.4公斤,比对照增产17.46%,5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宜春播,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单株定植,每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左右。合理运筹肥水: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追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两次追入,或者在小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根据自然降水情况合理排灌,调节田间水分,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纹枯病,苗期喷撒农药防治蓟马和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10/seed_49726.html
备 注:
迪卡018(滇审玉米2015028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5
审定地点:
云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
母 本:
S8128Z
父 本:
D8118Z×B1630Z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该品种是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组配而成。组合:S8128Z×(D8118Z×B1630Z)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三交种。平均生育期101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形、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到极强。叶片弯曲程度弱、与茎秆夹角极小到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无显色或极弱,株高中等,穗位矮到中。散粉期中到晚,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甙显色弱到中、侧枝无弯曲或弯曲程度极弱、与主轴的夹角小到中,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及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侧枝长度适中、一级侧枝数目少,花药花青甙显色中、花丝花青甙显色弱,植株茎秆无“之”字形或程度极弱,果穗穗柄长,锥形穗,子粒中等黄色偏马齿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中到强。品质检测:容重793g/L,水分9.5%,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低海拔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5.3千克,较对照增产15.2%,增产点率88.2%。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1千克,较对照增产20.7%,增产点率100.0%。
栽培技术要点: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迪卡018(粤审玉2015009)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5
审定地点:
广东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母 本:
S8128Z
父 本:
BF015Z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S8128Z×BF015Z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普通玉米三交种。春植生育期104~108天,比对照种华玉8号长6天。株高251~272厘米,穗位高84~102厘米,穗长19.7~20.7厘米,穗粗4.9~5.1厘米,秃顶长1.8~2.9厘米。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粒重165~174克,千粒重308~313克,出籽率76.47%~82.35%。淀粉含量64.0%~67.1%,脂肪含量2.66%~3.46%,蛋白质含量9.12%~9.90%,容重742.6~746.0克/升。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高抗茎腐病
产量表现:
2013、2014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63.4公斤和371.1公斤,比对照种华玉8号分别增产14.21%和18.4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春季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2.5公斤,比对照种华玉8号增产19.57%。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亩植3500株。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