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蠡玉35(蒙认玉2009031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9
审定地点:
内蒙古
审定单位: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91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L5895为母本,9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是以(郑58×Mo17)为基础材料,经多代回交、自交选育而成;父本为奥瑞金公司选育的黄改系
适宜种植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植株:紧凑型,株高270 cm,穗位127 cm,总叶片数21片。雄穗:一级分枝15个,花药绿色。雌穗:花丝浅紫色。果穗:柱型,白轴,穗长20.6 cm,穗粗5.3 cm,秃尖0.2 cm,穗行数16-20行,行粒数43.3粒,穗粒数738粒,单穗粒重234.5 g,出籽率84.3%。籽粒: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3.3 g。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39g/L,粗蛋白8.64%,粗脂肪4.45%,粗淀粉74.25%,赖氨酸0.26%。200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5MR),感丝黑穗病(25.0%S),高抗茎腐病(HR),中抗玉米螟(6.1MR)。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28.2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平均生育期137天,比对照晚1天。
栽培技术要点:
亩保苗4000-4500株。玉米丝黑穗病重发区慎用。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3/seed_14449.html
备 注:
蠡玉35(冀审玉2007007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7
审定地点:
河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912
父 本:
L5895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912×L5895
适宜种植地区:
建议在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夏播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红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47cm左右,穗位119cm左右,全株叶片19~20片。雄穗分枝13个左右,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7.4cm,穗行数16行左右,秃顶度0.4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千粒重339g左右,出籽率87.1%。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邢抗二号晚1天。籽粒品质:200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粗蛋白7.72%,赖氨酸0.28%,粗脂肪4.95%,粗淀粉73.98%。抗病性:2005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结果,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中抗弯孢霉叶斑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中抗玉米螟。2006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结果,中抗小斑病、大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瘤黑粉病、矮花叶病,高感玉米螟。
产量表现:
2005年河北省夏玉米高密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3.3kg,比对照邢抗二号增产8.5%。2006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4.5kg,比对照邢抗二号增产12.8%。2006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8kg,比对照邢抗二号增产13.3%。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高肥水地块4500~5000株/亩。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为原则。苗期注意防治粘虫,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蠡玉35(津审玉2006008)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6
审定地点:
天津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912
父 本:
L5895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912×L5895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夏播生育期96天。幼苗叶色浓绿,叶鞘紫红色,幼苗顶土力强,苗期生长健壮。株高252.1厘米,穗位107.5厘米,叶片上冲,株型紧凑,全株19-20片叶,雄穗分枝较多,花药黄色,花颖绿色。穗长18.5厘米,穗粗5.5厘米,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5-37粒,单穗粒重182.3克,百粒重33.4克,秃尖长0.4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出籽率88%。属中匀穗、耐密型品种。植株叶片持绿期长,成熟时苞叶黄,茎叶保持绿色。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种区试,4个试点平均亩产554.6公斤,较对照高优1号(502.6公斤/亩)增产10.3%,居16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6年参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种区试,5个试点平均亩产721.3公斤,较对照高优1号(651.5公斤/亩)增产10.7%,居17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6年参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707.0公斤,较对照高优1号(618.6公斤/亩)增产14.3%,居9个参试品种第1位。
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技术要点:播期在6月10-20日为宜,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左右,施肥应采取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生长中期浇好灌浆水,喇叭口期用药剂拌颗粒剂捏心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蠡玉35(豫审玉2007014)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7
审定地点:
河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912
父 本:
L5895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912×L5895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夏播生育期95天。幼苗生长势强,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50cm,穗位高110cm,全株19-20片叶;雄穗分枝较多,花药黄色,花颖绿色,雌穗花丝绿浅紫色,花丝较长;果穗圆柱型,穗长17.5cm,穗粗5.0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籽粒半马齿型,黄粒,白轴,千粒重315g,出籽率89%。
产量表现:
2005年省区试(4000株/亩3组),平均亩产669.2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差异不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6年续试(4000株/亩2组),平均亩514.5kg,比郑单958增产4.7%,差异不显著,居20个参试品种第2位。两年平均亩产583.3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2006年省生产试验(4000株/亩),平均单产521.3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居9个参试品种第5位。
栽培技术要点:
1、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4000-4500株/亩,高肥水地块4500-5000株/亩。2、追肥:追肥要以前轻、中重、后补为原则,采取稳氮、增磷、补钾的措施。3、防病虫:种子包衣防治瘤黑粉病及叶斑病,苗期注意防治粘虫,喇叭口期及时用药剂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蠡玉35(浙种引(2010)第004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0
审定地点:
浙江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91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L5895×912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要点: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蠡玉35(辽审玉[2008]377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8
审定地点:
辽宁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91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蠡玉35是由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L5895为母本,以91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郑58×mo17杂交选系,父本来源于自选黄改系。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苗势强。株型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果穗圆筒型,苞叶中,穗长20.0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7.0克,出籽率84%。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5.1克/升,粗蛋白含量9.79%,粗脂肪含量4.34%,粗淀粉含量76.40%,赖氨酸含量0.29%。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经2007~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引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733.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2008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9.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
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蠡玉35(鲁农审2008011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8
审定地点:
山东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91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5895/912母本L5895为郑58与Mo17杂交,再用郑58回交后自交选育;父本912引自北京奥瑞金种业有限公司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红色,花丝浅紫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3天,株高245厘米,穗位111厘米,倒伏率12.7%、倒折率1.6%,抗倒性一般果穗筒形,穗长17.1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平均15.5行,穗粒数503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5.8%,千粒重323.6克,容重713.0克/升2005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2005年经农业部谷
产量表现:
在2005-2006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84.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17处试点16点增产1点减产;2006-2007年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8.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2%
栽培技术要点: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