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平玉8号(甘审玉201200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2
审定地点:
甘肃
审定单位:
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单位:
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武威甘鑫物种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
母 本:
武9086
父 本:
517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武9086为母本,5172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在我省河西及中部种植。
特征特性:
普通玉米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0 厘米,穗位高12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茎基紫色,花药浅红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8.9厘米,穗行数16.0行,行粒数39.2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3克,含粗蛋白8.24 %,粗脂肪4.13 %,粗淀粉75.31 %,赖氨酸0.165%。生育期133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平均倒伏(折)率0.8%。抗病性,经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高抗红叶病,抗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高感矮花叶病。
产量表现:
在2010-2011年甘肃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977.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8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 %。
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中旬播种,种植密度每亩6000株。施肥,基肥应每亩施磷酸二铵25公斤;追肥,拔节期亩施25公斤,大喇叭口期亩施15公斤,并注意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10/seed_46529.html
备 注:
原代号平玉8号。
平玉8号(国审玉2014017)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4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
母 本:
武9086
父 本:
517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武9086×5172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陕西榆林地区、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春播种植。
特征特性:
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0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紫红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8.4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抗小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籽粒容重765克/升,粗蛋白含量8.95%,粗脂肪含量4.71%,粗淀粉含量74.50%,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
2012~2013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98.6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40.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8%。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中旬播种,适期早播,亩种植密度5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大斑病和茎腐病。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平玉8号(冀审玉2012031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2
审定地点:
河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母 本:
武9086
父 本:
517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武9086×5172
适宜种植地区:
建议在河北省张家口坝下丘陵及河川玉米晚熟区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20片左右,株高254cm,穗位112cm,生育期131天左右。雄穗分枝12~16个,花药淡紫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9.1cm,穗行数16行,秃顶度0.2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千粒重385g,出籽率88.6%。
产量表现:
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56公斤,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44公斤。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1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播种密度在4000株/亩左右,及时定苗和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按照配方施肥的原则进行肥水管理,磷钾肥做为基肥一次施入。氮肥分次施入,重施拔节肥,约占总追肥量的65%左右。在前茬作物施肥较为充足情况下,也可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平玉8号(豫审玉2009010)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9
审定地点:
河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母 本:
武9086
父 本:
517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武9086×5172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夏播生育期95天。株型半紧凑,茎杆粗壮,株高251cm,穗位高114cm;幼苗叶鞘紫色,叶尖圆形,叶色深绿,苗期长势旺盛,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雄穗分枝中等,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穗圆筒型,果穗长16.5cm,果穗粗5.0cm,穗行数14.4行,行粒数33.9粒;黄粒,红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23.4g,出籽率89.8%。
产量表现:
2007年省区域试验(4000株/亩2组),平均亩产581.4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2008年续试(4000株/亩2组),平均亩产686.3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2008年省生产试验(4000株/亩2组),平均亩产637.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种植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注意播种质量及时间。2、田间管理:磷钾肥和其他缺素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施入,氮肥分次施入,重施拔节肥,约占总追肥量的65%左右,在前茬小麦施肥较为充足情况下,也可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及时定苗和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