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辽单120(蒙认玉2004024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4
审定地点:
内蒙古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通辽分公司
母 本:
辽8478
父 本:
郑2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辽8478为母本,以郑22为父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单交种。2002年春季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通辽分公司从德农种业科研管理部引进的玉米杂交种。
适宜种植地区:
内蒙古东部≥10℃有效积温2800℃以上地区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幼苗叶鞘紫色。叶片: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成株叶片数22?25片。植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60厘米,收获时活杆成熟。雄穗:花药黄色。果穗:花丝绿色。穗位110厘米,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楔型,百粒重39克,出籽率86.7%。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沈阳)检测,粗蛋白含量10.11%,粗脂肪4.93%,淀粉73.81%,赖氨酸含量0.29%。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虫)性鉴定,抗大小斑病、中抗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抗玉米螟。
产量表现:
2002年西北春玉米组区试,平均亩产779.5kg,比对照掖单13增产11.26%,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巴盟亩产751.1kg和817.6kg,比对照增产7.1%和18.1%。2003年西北春玉米区试,平均亩产798.25kg,比沈单16减产0.03%,比掖单13增产13.89%,在巴盟亩产900kg,比沈单16增产1.15%,比掖单13增产21.27%,在鄂尔多斯市试点亩产844.3kg,比沈单16增产3.88%,比掖单13增产17.62%。2003年东华北区试平均亩产658.2kg,比农大108增产8.4%,内蒙古通辽市、赤峰市试点,平均亩产696.8kg,比农大108增产20.3%。2003年参加内蒙古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结果,五点平均亩产753.1kg,比农大108平均增产1.2%。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四月下旬适时播种。种植密度3700株/亩左右。15?20公斤高效复合肥做底肥,大喇叭口期追尿素20?25公斤。注意事项:在丝黑穗病高发区必须采用防治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包衣。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3/seed_14935.html
备 注:
辽单120(国审玉2004005)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4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母 本:
辽8478
父 本:
郑2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母本辽8478,来源为5003、7922、8112、B73、N-46、郑32共6个自交系组配综合种,自选育成;父本为郑22,来源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适宜种植地区: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河北北部(不含张家口市)、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黄河灌区、陕西北部、宁夏、甘肃、新疆春播种植,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发生区慎用。
特征特性:
在东华北地区生育期131天,比对照农大108早2天。在西北地区生育期138天,比对照掖单13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7-307厘米,穗位130-153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药黄色,颖壳红色,花丝黄白色,果穗筒型,穗长19-2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6-37.9克。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抗灰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6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61.9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7.7%;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15点增产,7点减产,平均亩产653.5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4.2%。2002-2003年参加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25点次24点增产1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788.9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2.6%;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41.2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等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
在东北华北地区适宜密度每亩30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在西北地区适宜密度每亩4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辽单120(辽审玉[2002]161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2
审定地点:
辽宁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
母 本:
辽8478
父 本:
郑2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辽8478×郑22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生育期126天,属晚熟品种,株高268厘米,穗位112厘米,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9.5克。总淀粉73.81%,粗蛋白10.11%,粗脂肪4.9%,赖氨酸0.29%,容重738克/升。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和青枯病,抗小斑病,感丝黑穗病1-18.4%。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辽宁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1公斤,比对照增产2.5%,2002年辽宁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2公斤,比对照种沈单16号增产4.9%,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中下旬播种,亩施农肥3000公斤做底肥,10公斤复合肥做种肥,适宜清种,每亩种植密度春播3200株,夏播3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