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粤甜11号(国审玉2007033)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7
审定地点:
广东
审定单位:
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母 本:
1022
父 本:
C4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母本1022,来源于超甜玉米102;父本C4,来源于美国超甜玉米×泰国热带血缘普通玉米。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作鲜食甜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
特征特性:
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2.9天,比对照粤甜3号晚熟1.2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98厘米,穗位高68.9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2.4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鲜籽粒)38.63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感大斑病和玉米螟,高感矮花叶病。经东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水溶糖含量19.42%~20.09%,还原糖含量7.51%~13.9%,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东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44.3公斤,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17.9%。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200~3400株。注意防治矮花叶病和玉米螟。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200~3400株。注意防治矮花叶病和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s://www.chinaseed114.com/seed/1/seed_1741.html
备 注:
粤甜11号(粤审玉2006009)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6
审定地点:
广东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母 本:
1022
父 本:
C4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1022/C4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6天,比穗甜1号迟熟2~4天。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整齐粗壮,叶色浓绿,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202~211厘米,穗位高68~71厘米,穗长21.5~24.2厘米,穗粗5.1~5.3厘米,秃顶长1.7~1.8厘米,单苞鲜重360~388克,千粒重428~430克,出籽率71.43%~72.37%,一级果穗率84~85.0%。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9.21%~19.83%,果皮薄,厚度测定值64.0微米,适口性专家评分88.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
产量表现:
2003、2004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52.91公斤和1067.09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增产32.01%和24.29%,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田种植,周围400米左右不得种植其它玉米品种,防止串粉;(2)亩植3200~3400株。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