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京科糯2000(国审玉2006063)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6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母 本:
京糯6
父 本:
BN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母本京糯6,来源于中糯1号;父本BN2,来源于紫糯3号。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茎腐病重发区慎用,注意适期早播和防止倒伏。
特征特性:
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5天左右,与对照渝糯7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粉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1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4行,百粒重(鲜籽粒)36.1克,籽粒白色,穗轴白色。在西南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6.9%。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高感茎腐病。经西南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两年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10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西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880.4公斤,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9.6%。
栽培技术要点:
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应隔离种植和适期早播,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茎腐病、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全国农技推广网
备 注:
京科糯2000(沪农品审玉米2009第008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9
审定地点:
上海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母 本:
京糯6
父 本:
BN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京糯6×BN2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出苗至采收93天,比对照苏玉糯5号晚熟2天。株高199.0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长18.2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1.0厘米,果穗锥型,穗行数13,行粒数34,白粒,百粒重27.8克,出籽率64.4%。
产量表现:
平均亩产814.7公斤,较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8.9%。
栽培技术要点:
隔离种植:与其它玉米空间隔离500米以上,栽培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每亩施纯氮10-15kg,可全部播前深翻底施或者1/2底施,1/2在小喇叭口期追肥,注意磷钾肥配合。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京科糯2000(京审玉2010014)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0
审定地点:
北京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母 本:
京糯6
父 本:
BN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京糯6×BN2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北京地区种植播种至鲜穗采收期平均96天,株高272cm,穗位125cm,单株有效穗数1.03个,空杆率4.7%,穗长21.5cm,穗粗5cm,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46,秃尖长1.1cm。粒色白色,粒深1.0cm,鲜籽粒千粒重374g,出籽率54.9%。籽粒(干基)含粗蛋白9.35%,粗脂肪3.91%,粗淀粉64.11%,支链淀粉/粗淀粉98.15%,赖氨酸0.30%。
产量表现:
两年区试鲜穗平均亩产950.5公斤,比对照中糯1号增产24.4%。生产试验鲜穗亩产910.9公斤,比对照中糯1号增产28.4%。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壤肥沃、平整、有排灌条件的地块种植。每亩播种量1.5-1.8公斤,播深4厘米左右,覆土不宜过深。4叶期定苗,适宜种植密度3500株。拔节至小喇叭口期(7-10叶展)适时追肥15公斤尿素,追肥后及时浇水。小喇叭口至灌浆时期绝对不能受旱,遇旱一定要及时浇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授粉后21-25天适时采收。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京科糯2000(闽审玉2010003)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0
审定地点:
福建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母 本:
京糯6
父 本:
BN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京糯6×BN2
适宜种植地区:
京科糯2000属鲜食型白糯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89天,比对照苏玉糯5号长1天左右;丰产性好;品质较优,食味口感较好;抗小斑病,感大斑病、纹枯病。适宜福建省玉米产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止倒伏,防治纹枯病、大斑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春播出苗至采青日数89.0天,比对照苏玉糯5号长0.9天。平均株高240.5厘米,穗位高100.5厘米,株型半紧,果穗长锥型,穗长19.1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1.3厘米,穗行数13.0,行粒数38.1粒,白粒白轴,鲜百粒重37.3克,出籽率67.50%。两年区试田间调查感大斑病、抗小斑病、抗锈病、高抗茎腐病、高抗粗缩病、感纹枯病、中抗玉米螟。纹枯病田间接菌鉴定表现为感。省区试品质综合评分86.7分,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15%,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
2008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48.4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6.60%,增产极显著;2009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64.5公斤,比对照增产27.15%,增产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穗亩产956.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1.88%。2009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1049.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6.00%。
栽培技术要点:
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秋播大约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适期早播,并与其它玉米隔离种植防止串粉。每亩适宜密度3500~3700株。肥水管理以促为主,施好基肥、种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花后20天要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纹枯病、大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适时采收。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京科糯2000(新审糯玉2014年52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4
审定地点:
新疆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母 本:
京糯6
父 本:
BN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京糯6×BN2
适宜种植地区:
北疆糯玉米区种植
特征特性:
新疆地区采收期96.8天,比对照新特玉1号晚熟6.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8.2厘米,穗位高127.6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黄绿色,双穗率3.3%,空秆率1.9%,倒伏率2.1%,倒折率为1.6%,果穗长21.6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1.95厘米,白轴,锥型;穗行数13.05行,行粒数42.9粒,百粒重39.55克,籽粒白色,籽粒深度1.1厘米,鲜出籽率63.7%。
产量表现:
该参试组合2012年平均亩产1291.4公斤,比对照增产39.11%;2013年平均亩产1252.4公斤,比对照减产1.2%;在2012-2013年11个试验点次中,鲜穗平均亩产1271.9公斤,较对照新特玉1号增产15.86%,居同组参试组合的第5位,8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
栽培技术要点:
注意与普通玉米,甜玉米保持50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或是15天以上的时间隔离。一般种植密度3300-3500株/亩为宜,套种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好基肥、种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糯玉米采收鲜果穗,采收期较短,因此授粉后22-25天为最佳采收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