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兴垦3号(国审玉2006011)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6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母 本:
兴垦自167-1
父 本:
Mo17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母本兴垦自167-1,来源于C90-2×掖52106;父本改良Mo17,引自甘肃省张掖市种子公司。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特征特性:
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2天,比对照本玉9号早熟1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橙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1克。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和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8.40%,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5.4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9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9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高水肥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800~4000株。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全国农技推广网
备 注:
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兴垦3号(蒙审玉2002004)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2
审定地点:
内蒙古
审定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单位:
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母 本:
167-1
父 本:
Mo17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167-1×Mo17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10℃活动积温2600℃以上地区种植。
特征特性:
植株性状:幼苗芽鞘绿色,拱土力强,幼苗健壮,易抓苗。株高250cm,穗位90cm左右,叶片中长,中宽,较厚,植株半紧凑,较清秀,耐密性较好,全株可见叶19片。穗部性状:穗长筒型,果穗长25-28cm,穗行数14行为主,每行48-50粒,籽粒桔红色、半马齿、半硬粒,穗轴红色,千粒重420-440g,出籽率87%。品质性状:含粗蛋白9.59%,含赖氨酸0.27%,含粗脂肪4.9%,含粗淀粉74.38%。抗病虫性:抗大、小斑病,抗丝黑穗病,无青枯病。抗逆性:生育期:124天。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三年兴安盟区试,平均亩产795.8kg,较对照四单19号增产12.6%。1999-2000年兴安盟生产试验面积9216亩,二年平均亩产624.1kg,比对照增产11.5%。
栽培技术要点: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http://yumi.txlcinfo.cn/ScientificResearch/GrainDetailView?grainID=f66dc3321b764c3bb9b9682717ee1a65
备 注:
兴垦3号(黑审玉200602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06
审定地点:
黑龙江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母 本:
兴垦自167-1
父 本:
改良Mo17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兴垦自167-1为母本,以改良Mo17为父本杂交育成,黑龙江德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幼苗拱土能力较强,易抓苗,幼苗健壮,芽鞘绿色,叶片浓绿色,株高216.9厘米,穗位90厘米,叶片中长,中宽,较厚,株型半收敛,较清秀,耐密性较好,全株共19片叶,根系发达,抗旱,抗倒伏,活秆成熟。果穗长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行,行粒数48~50粒,穗粗5.1厘米,子粒中齿型、桔红色,百粒重36.83克。品质分析结果:子粒含粗蛋白8.74%~9.53%,粗脂肪3.05%~3.72%,淀粉74.84%~75.25%,赖氨酸0.29%~0.30%。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2~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8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31.9公斤,较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10.2%。
栽培技术要点:
4月25日~5月5日播种,公顷保苗4.5万~5.0万株,选择土地较较肥沃的平川、平岗地种植。施农家肥15~30平方米/公顷,施种肥磷酸二铵300公斤/公顷,钾肥80公斤/公顷,拔节期追尿素350公斤/公顷,三铲三趟,四叶期间苗。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