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蠡玉37(国审玉2010010)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0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L29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L5895×L292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止倒伏(折),防治玉米螟,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特征特性:
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郑单958相当,需有效积温255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8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2克。区试平均倒伏(折)率8.1%。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小斑病、瘤黑粉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褐斑病、南方锈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37%,粗脂肪含量3.25%,粗淀粉含量74.8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7.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止倒伏(折),防治玉米螟,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百度文库
备 注:
2009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蠡玉37(冀审玉2011008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1
审定地点:
河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L29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L5895×L292
适宜种植地区:
建议在河北省唐山、廊坊市及其以南的夏播玉米区夏播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81cm,穗位118cm,全株叶片数19片,生育期104天左右。雄穗分枝12个,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穗长17.9cm,穗行数16行,秃尖0.4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46g,出籽率87.4%。2010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粗蛋白质(干基)10.01%,粗脂肪4.08%,粗淀粉74.25%,赖氨酸0.28%。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8年高抗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2009年高抗大斑病和茎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
产量表现:
2008年河北省夏玉米高密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79kg,2009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2kg。2010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3kg。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高肥水地块密度4500株/亩左右。追肥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做到稳氮、增磷、补钾,及时浇好灌浆水。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苗期防治粘虫,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蠡玉37(辽审玉[2010]473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1
审定地点:
辽宁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L29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由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05年以L5895为母本,以L29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郑58与Mo17杂交、回交选系,父本来源于昌7-2×D981二环选系。
适宜种植地区: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苗势强。株型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13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柄短,苞叶长,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9.1克,出籽率84.5%。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23.1克/升,粗蛋白含量7.69%,粗脂肪含量4.24%,粗淀粉含量76.08%,赖氨酸含量0.26%。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左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0%;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
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蠡玉37(蒙审玉2010033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0
审定地点:
内蒙古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母 本:
L5895
父 本:
L29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L5895为母本,L29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是以(郑58×Mo17)为基础材料,F1与郑58为父本回交3代,再自交5代选育而成;父本是以(昌7-2×D981)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
适宜种植地区:
通过审定,适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10℃活动积温2900℃以上地区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叶缘绿色,第一叶圆到勺形。植株:紧凑型,株高268cm,穗位124cm,18片叶。?雄穗:一级分枝12个,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上粉色。果穗:长筒型,白轴,穗长19.4cm,穗粗4.9cm,秃尖0.7cm,穗行数14-16,行粒数39.0,穗粒数601,单穗粒重202.1g,出籽率86.6%。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5.1g。品质:2009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20g/L,粗蛋白7.41%,粗脂肪3.72%,粗淀粉75.52%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96.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平均生育期133天,与对照同期。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08.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对照晚1天。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95.6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2%。平均生育期136天,比对照晚2天。
栽培技术要点:
亩保苗4000株左右。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