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BM800(国审玉2018015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8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张保民
母 本:
BMP88
父 本:
bm100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BMP88(sp66×sp22)×bm1002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至第一积温带、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年≥10℃活动积温1900℃以上玉米春播区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特征特性:
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7.45天,比对照中农大甜413晚熟0.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67.5厘米,穗位高105.2厘米,成株叶片数19.5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1.4厘米,穗行数18.1,穗粗5.2厘米,穗轴白,籽粒黄色、甜质,百粒重35.25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品质分析,皮渣率2.34%,还原糖含量10.2%,水溶性总含糖量34.16%。品尝鉴定87.35分,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72.6千克,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5.96%。
栽培技术要点:
地温12~14℃播种,二次拌种防丝黑穗病,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每亩适宜种植密度2800~3100株;播种时每亩施尿素10千克、二铵15千克、钾肥25千克。首次追肥在拔节前,每亩施尿素7.5千克;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每亩施尿素10千克;播后苗前用除草剂封闭除草,也可采取苗后除草;在大喇叭口末期对甜玉米整株喷洒杀虫剂防治螟虫。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即抽丝期)后19~21天;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等当地主要病害。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备 注:
BM800(蒙审玉2015037号)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5
审定地点:
内蒙古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吉林省保民种业有限公司
母 本:
BMP88
父 本:
bm100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BM800为三交种,组合为:单交种BMP88(sp66xsp22)Xbm1002。利用sp66和sp22的单交种做母本、用bm1002做父本杂交而成。
适宜种植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鲜食玉米种植区种植。
特征特性: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绿色。植株:披散型,株高258cm,穗位121cm,15-17片叶。雄穗:一级分枝10-12个,护颖绿色,花药黄色。雌穗:花丝黄色。果穗:长锥型,白轴,穗长22.1cm,穗粗5.4cm,秃尖1.6cm,穗行数18-20,行粒数42.2,出籽率61.3%。籽粒:黄色。品质:2014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还原糖5.78%,可溶性总糖34.87%。抗性:2014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弯孢病(5MR)、感丝黑穗病(12.9%S),高抗茎腐病(2.9%HR),中抗玉米螟(5.8MR)。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甜糯玉米组区域试验,鲜果穗平均亩产1166.3kg,比对照蒙甜1号增产39.4%。2014年参加甜糯玉米组区域试验,鲜果穗平均亩产1138.5kg,比组均值增产13.3%。出苗至采收92天。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4月末-6月下旬。密度:2600-3000株。注意事项: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备 注:
BM800(赣审玉2016003)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6
审定地点:
江西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吉林省保民种业有限公司
母 本:
bmp88
父 本:
bm100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bmp88×bm1002
适宜种植地区:
江西省鲜食甜玉米产区均可种植。
特征特性:
属半紧凑型甜玉米品种。春播鲜果穗成熟期87天,比对照粤甜16号早熟1天。该品种株高196.0厘米,穗位高48.8厘米,双穗率3.5%,空杆率3.1%,倒伏、倒折率3.4%。果穗筒形,穗长18.7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2.1厘米,穗行数16.5行,行粒数36.2粒。单穗重259.9克,鲜百粒重36.8克,鲜出籽率72.7%。穗轴白色,籽粒淡黄色。品质综合评分87.0分。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品种区试,2014年平均亩产787.4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减产2.67%;2015年平均亩产762.0公斤,比对照增产5.54%,两年平均亩产774.7公斤,比对照增产1.20%。
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上应与其他玉米品种隔离。春播3~4月份,秋播7月下旬,亩用种量0.75公斤左右。行株距70×33厘米,每亩种植2800~3300株左右。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60公斤。综合防治病虫害,吐丝后22~28天采收。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