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品种系谱
通知公告
数据提交
种质信息
我的账号
吉龙2号(国审玉20190323)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9
审定地点: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黑龙江省久龙种业有限公司
母 本:
金1131
父 本:
金611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金1131×金6112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西北春玉米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陕西省榆林地区、延安地区,宁夏引扬黄灌区,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及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大部分地区,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以西至博乐市以东地区、北疆沿天山地区、伊犁州直西部平原地区种植。
特征特性:
西北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1天,比对照先玉335早熟0.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高11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7~18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5克。接种鉴定,高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31克/升,粗蛋白含量8.15%,粗脂肪含量3.61%,粗淀粉含量75.51%,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参加西北春玉米组联合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16.25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26%。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11.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每亩适宜种植密度5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穗腐病,在大斑病高发区慎用。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吉龙2号(吉审玉2016055)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6
审定地点:
吉林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黑龙江省久龙种业有限公司
母 本:
金1131
父 本:
金611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金1131×金6112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吉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
特征特性:
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40.0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籽粒容重782克/升,粗蛋白(干基)11.16%,粗脂肪(干基)3.85%,粗淀粉(干基)72.75%,赖氨酸(干基)0.30%。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2999.0公斤,比对照增产9.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2069.7公斤,比对照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25日至5月1日播种,一般公顷保苗5.5~6.0万株。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
吉龙2号(黑审玉2014006)
基本信息
品种类型:
杂交种
审定年份:
2014
审定地点:
黑龙江
审定单位:
选育单位:
黑龙江省久龙种业有限公司
母 本:
金1131
父 本:
金6112
特征信息
来源与类型:
以金1131为母本,金6112为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
特征特性: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650℃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73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可见18片叶。果穗筒型,穗轴粉色,穗长24.2厘米,穗粗5.6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偏硬粒型、黄色,百粒重36.0克。二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61~770克/升,粗淀粉73.81%~75.48%,粗蛋白9.60%~10.68%,粗脂肪3.73%~4.76%。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5.7%~21.2%。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02.1公斤,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2.3%;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3450.1公斤,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3.5%。
栽培技术要点:
在适应区4月25日左右播种,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每公顷施基肥15吨,硫酸钾和磷酸二铵各180公斤,拨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350公斤。幼苗生长快,及时铲趟管理,及时收获。肥水条件差的地块,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注意防治丝黑穗病,注意防虫。
其他信息
数据来源: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备 注: